close

imagesCAO6WM6C  

 

臧聲遠:在十多年前,台灣傳統製造業開始外移,當時台灣沒有出現嚴重失業率的原因,在於台灣的服務業崛起,適時填補了人力缺口,尤其是金融業在過去十幾年內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,也理所當然被視為「金飯碗」。隨著金控公司的成立,的確打消了許多呆帳問題,股市方面也給了金控公司很好的評價,但是對金融從業人員說,金控時代的來臨,卻使他們充滿職業危機感。
  台灣過去對金融業的產業分工很細,每個人都有不同專長,但是在金控時代,金融業者走向交叉行銷,因此每個從業人員都必須具備不同的金融知識與專長,甚至必須擁有多張證照。這也意味著,未來幾年國內金融人力市場將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,究竟台灣的金融人才要怎麼走呢?

產業篇-金控風潮對金融產業的衝擊
  彭康雄:金控公司有幾個特色,第一就是規模大,小的公司資本額到達300億,大的更高達2,100億,無論產品、人力、資訊、資產管理或風險都需要整合,整合不在乎「規模」大小,而在於如何提升「效率」,這對管理來說是一項新的挑戰。
  第二個特色是產品服務。過去的金融公司多只專注在單一產品上,要不就是很便宜,要不就是強調它有什麼特性,但是新的技術、產品只能維持很短的領先時間,競爭者很快就會跟上來,因此金控公司在市場區隔上必須要有focus。
  至於未來發展,金控業者勢必要跨出台灣市場,但跨出去的挑戰更大,一方面是國外業者的規模比台灣更大,而各國金控業的監理制度、文化與市場需求也有所差異。金控即使不能國際化,但至少也要區域化。

網路銀行業務蓬勃發展
  第三就是網路的使用。根據建華自己的統計,2000年客戶在分行櫃臺以外下單的交易量占58%,到了2002年,已經上升到68%。網路使用者不斷增加,分行據點與臨櫃人員的配置就必須重新考量。當然,網路客戶增加之後,網管也要跟上,相關的e化、軟硬體開發人才也會有需要。
  吳弘仁:金控合併是一個時代趨勢,未來金融金控的架構可以分為企業金融、消費金融與投資金融三部分,投資金融又可以稱做「財富管理」。雖然目前金融併購似乎呈現停滯,但銀行與銀行、金融機構與金融機構,甚至金控之間的合併應該很快就會有眉目。在未來3~5年間,台灣可能會只剩下5~6家金控公司,所以大家都有很高的危機意識,都在尋求方法,希望能找到一個贏的策略。我相信,金控公司在未來一定會發展出所謂的「core business」--核心業務,金控是百貨業沒錯,但要樣樣做得好是不可能的,它必須要把核心優勢展現出來。

非核心業務逐漸委外
  其次是委外的業務會愈來愈多,金控公司除了抓住核心業務之外,其餘的業務會外包出去。在這種情況下,人力需求降低,許多年紀大、無法提升能力的人勢必會被勸退、優退,形成一種物競天擇、適者生存的環境。
  面對新崛起的大陸市場,西進大陸已經變成無可避免的趨勢。我曾經兩度到大陸教學,大陸人才有一種求知熱,下了課還不斷發問,大陸不僅對資金、人才具有吸磁效應,它本身的人才供應就很具有競爭力,這是台灣年輕人要警惕的事。
  最後是國際化的趨勢,國內金控業者走向國際化的速度不夠快,目前表現不錯的僅有中信、建華而已。
  馬雲蛟:金控公司的主力推動者是政府,你說它是整合也好、整頓也好,事實上它的產生背景是因為金融機構的體質、財務有問題。金控可以讓併購合理產生,不用等到它財務出問題才去處理,所以我們明顯的看到,金控公司都是體質好的合併在一起,體質有問題的沒有人要。初步看起來,台灣的金融環境並沒有因為金控而有很大的改善,問題仍然存在著。
  另一方面,台灣的監控制度還看不太出來,像美國是近幾年才開放整合性的理財服務,為什麼美國不早一點開放?我相信這是有原因的。假如台灣沒有美國的體質、水準和環境就去做金控,會不會有一些沒想到的問題發生?原本台灣的金融業就有很多隱藏的問題,在沒有完善監控制度的情況下,金控公司會不會出現類似的情形,這是我很憂慮的地方。

金控需克服內部整合問題
  目前金控主要的市場在消費金融、個人理財方面,對工業銀行等企業金融的衝擊不大,金控不一定就會把所有的業務都搶走。我認為「one-stop shopping」是一廂情願的想法,消費者願不願意把所有業務都交到一家公司手上,我個人是抱持懷疑的態度;也許自主性低、相信銀行的人會上門,但目前就我所瞭解,台灣民眾對財務管理的自主性愈來愈高,不會任你擺佈。我相信,只要核心業務做得好,即使是小的保險公司或銀行,仍有其發展空間。
  另外,金控是由很多公司整合在一起的,看起來很接近合併,這也意味著它必須面對整合問題。以美國的例子來看,企業合併之後只有20%是成功的,大部分公司併購後都會出現問題。我不太相信台灣企業的體質會比美國好太多,也許有幾家金控公司的體質很好,合併之後體質提升,把對手一下子拋得很遠,但假使本身體質有問題,合併之後也無法改變。
  任子平:銀行的未來趨勢是走向大型化和專業化,專業化就如同投資銀行,具有特殊性的功能;大型化則是如同百貨公司一般,提供銀行、證券、保險等各種可共同行銷的服務,金控就是銀行大型化發展的一種模式。

銀行走向微利時代
  金控公司永續經營的前提,是必須成功整合資訊、管理以及專業人才。所有銀行要拋棄傳統、走向大型化,第一步就是看它的資訊網路是否發達,因為透過網路,分行也許不需要存在,像中信之所以表現優異,就是因為他們成功整合了資訊,大幅降低客服成本。
  過去銀行業是金飯碗,但未來銀行的利潤會愈來愈微薄,所以必須朝大型化發展,提供更豐富而多樣的服務,換句話說,公司的架構也會愈來愈龐大。金控公司如何在不同體系下,整合各個部門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,有效的管理將是金控的一大挑戰。
  過去銀行的從業人員有如學徒傳承,金控時代則講求專業,而且不只是金融方面的人員,技術、企劃、理財方面的人也要走向專業。
  許婉美:金控會加速台灣的金融版圖整合,我們看到國內銀行「overbanking」的情況非常嚴重,無法達到規模經濟,假如利用金控合併使效能提升,就可以降低營運的成本。
  在未來發展下,大部分業者要加入金控才能取得較好的利基。另外,所有接觸到客戶、提供產品的通路,也有很大的變化,客戶所買的產品不再是過去銀行、信託或證券公司所能提供的,因為愈來愈多的新產品是整合性的,「one stop shopping」或許是一種理想,但客戶會發現,以自己的能力很難去判斷什麼投資組合最適合自己。

http://media.career.com.tw/industry/industry_main.asp?no=320p052&no2=49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銀行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st and fin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